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服务入口

“新工科下午茶·学科交叉沙龙”第十六期活动举行,聚焦AI建设智慧社区

文字:刘郅楠、谭楚妤 摄影:张恂达
日期:2025-04-30 访问量:
【 字体:

4月19日下午,“新工科下午茶·学科交叉沙龙”第16期在北京大学新燕园校区学术交流中心第六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聚焦“AI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主题,由北京大学新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人口研究所联合主办。沙龙吸引了来自北大人口研究所、体育教研部、计算机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护理学院、信息管理系等院系,以及华东政法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女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中国建设银行等高校、企业的60余位嘉宾、师生参与现场研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出席沙龙并主持交流讨论环节。

沙龙现场

陈功出席沙龙并主持交流讨论环节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玥聚焦“AI+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认为AI技术为社区建设带来了新机遇,能够实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她列举了AI在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强调通过大数据与物联网的融合,可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居民生活。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邱韫哲从信息管理的视角探讨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潜力与挑战”。他指出,AIGC技术可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内容,在信息管理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然而,其发展也面临着生成质量控制、数据隐私、伦理问题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挑战,未来需在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间找到平衡,确保AIGC技术合法合规发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助理研究员李天朗以“流动现代性与未来社区想象”为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流动现代性对社区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指出传统社区纽带正在弱化,社会交往更加复杂多元。他认为,未来社区应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连接,通过技术手段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关注社会公平与包容性。

南京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博士后赵沛沛围绕“AI时代下边缘群体的健康管理和社会支持”,指出AI技术可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但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数字鸿沟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她呼吁AI技术的应用要关注其伦理和社会影响,确保技术发展真正惠及边缘群体。

报告及讨论环节嘉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李玥、邱韫哲、李天朗、赵沛沛)

在交流讨论环节,陈功对智慧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点评。他着重指出了跨学科视角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强调社区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他相信在各方的共同探索与努力下定能实现“智慧赋能,共筑社区新未来”。与会嘉宾与现场师生围绕智慧社区的政策支持、数据隐私与安全、技术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交流讨论环节

陈功为报告嘉宾颁发了“新工科下午茶·学科交叉沙龙”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颁发“新工科下午茶·学科交叉沙龙”纪念牌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