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公布了2025年度“CCF科技成果奖”评选结果。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定制架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完成单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孙广宇、董德尊、张宸、关义金、梁云、王润声)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对芯片算力、能效和可靠性等指标的需求飞速增长,受限于摩尔定律的放缓,通用处理器架构已难以满足这些严苛需求。因此,发展面向特定领域需求的定制架构芯片已成为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础。该项目针对领域定制架构设计中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和自动化设计工具的核心难题,提出了一套面向芯片定制架构设计的资源表征与综合评估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软硬件协同自动化设计、“算法-架构”协同优化、“架构-工艺”协同可靠性仿真等创新设计方法,显著提升定制架构的处理效率与设计效率。



图1: (a) 架构表征与评估理论; (b) 架构自动化设计方法; (c) 架构协同优化方法
项目取得的八篇代表作论文发表于芯片架构设计与自动化领域的国内外顶级会议与期刊,谷歌学术总引用达4501次,Scopus他引2605次。项目成果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其定制架构设计理论成果入选FPGA会议名人堂,为亚太地区首次获此殊荣;其自动化设计方法成果斩获IEEE TCAD 2019 Donald O. Pederson最佳论文奖,实现了国内单位在该奖项上的零的突破。
在应用方面,本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天河超算及专用智能计算机的研制,并指导了多款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与实现。同时,相关理论和方法被NVIDIA、Intel、AMD、三星、华为、台积电、Synopsys等全球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参考引用,充分证明了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与广泛的行业影响力。
背景介绍:
“CCF科技成果奖”授予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或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发现、发明、原始创新,在相关领域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优秀成果。2025年度共收到推荐/申报项目94个,经过评选,CCF奖励委员会决定授予“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定制架构设计理论与方法”项目、“极端环境下近邻嵌入的微弱目标视觉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开放麒麟(openKylin)操作系统及开源社区”项目等38个项目2025年度CCF科技成果奖。详情见CCF网站:
https://www.ccf.org.cn/Awards/Awards/2025-09-21/8486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