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席教授杰哈·阿尔贝特·穆鲁(Gérard Albert Mourou)教授到新燕园校区考察。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新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陪同参访。
穆鲁教授在新燕园校区与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电子学院等教学科研一线的师生亲切交流,详细参观了集成光学与精密测量实验室、极端光场调控与极化激元实验室、纳分辨光学成像与谱学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杨宏,副研究员曹启韬,助理教授杨起帆、刘文静、彭湃介绍实验室运行情况,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__local/B/A5/98/8C9396F9F334F0786829E6AAD86_D5CF582C_17617.jpg)
![](/__local/4/A5/5D/622BFE0613C9D9404D87DAD9C9F_BD4C0954_18A80.jpg)
![](/__local/2/C8/BD/BF68B6F3F176B55ECFEA7777560_58ED6B53_1913A.jpg)
![](/__local/5/18/7D/5FE5C624EC5D3B46D50CAC767FB_CC1B16EF_23C6C.jpg)
![](/__local/B/3B/A0/CE102152C848E1DA6B426064F57_80B61634_1F3F6.jpg)
![](/__local/6/30/1B/87AEAF42C3CDE0C0C9BD41E3F67_15C296B7_25310.jpg)
穆鲁教授参观实验室
![](/__local/2/A4/9D/E5D645A23FBFAF0C0D705A6017C_03088BC3_1D11B.jpg)
![](/__local/F/98/07/79B7750D3F82595CB73C9E59527_296A834C_29927.jpg)
穆鲁教授与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师生座谈交流
座谈会后,穆鲁教授参观新燕园校区。新校区管委办主任李航对穆鲁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向穆鲁教授介绍,新燕园校区不仅是北京大学新工科和交叉学科的北方基地,校区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试验场,是产学研科创中心的重要一环,希望穆鲁教授有机会常来新燕园与师生们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__local/5/82/D1/4F2397704465CCAA4CEB8890917_DC937000_2B694.jpg)
穆鲁感谢新校区管委办及纳光中心的热情接待。参观过程中,穆鲁教授不时驻足观察,认真听取讲解,对校区的整体规划、科研设施及学科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到,自己曾多次到访北京大学,这次访问新燕园校区让他耳目一新,新燕园校区现代化的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师生们在科研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前沿成果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非常愿意将自己的研究经验与年轻一代的创新活力相互碰撞,产出更多更好造福人类、为科学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希望的研究成果。
![](/__local/D/FB/54/BA9F80E51A61B6769E930C8EF11_B471E714_35BCC.jpg)
附:杰哈·阿尔贝特·穆鲁(Gérard Albert Mourou)教授简介
![](/__local/C/4E/ED/FD91083BD7960BA0F1A64DF2ED2_96459E74_68A7E.png)
杰哈·阿尔贝特·穆鲁,1944年生于法国阿尔贝维尔,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激光物理学家。
1967年获得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1970、1973年先后获得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物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70至1973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进行合作研究。1973至197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74至1977年任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科学家。1977至1989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历任科学家、高级科学家、教授。1989至200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A. D. Moore杰出校级教授。2005至2024年9月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任教授,其中2005至2009年任光学实验室主任。2024年10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长期从事超短超强激光物理领域研究。与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发明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开辟了实现超高功率激光的新途径,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推进到相对论和极端相对论领域;开创了超快科学新领域,第一次展示了利用飞秒激光来实现具有亚皮秒时间精度的电信号测量,在皮秒尺度实现时间分辨的电子衍射成像;开拓了激光在医疗、工业、前沿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20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获金鹅奖。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简介: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正式成立于2019年11月,由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物理学院肖云峰教授担任主任。中心打破了学科界限和院系壁垒,融合集成纳光子与微电子的优势,围绕纳光电子物理与器件、纳光电子融合与测试、纳光电子芯片与应用等三大方向开展研究,汇聚了包括光学、凝聚态物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多方向的研究力量,推动交叉融合。2023年,中心入驻新燕园校区。